词条 | 大公报·星期文艺 |
释义 | 大公报·星期文艺桂林;大公报·战国;大公报·战线;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天津《大公报》副刊。周刊。1946年10月13日创刊,1949年1月2日出至第112期后终刊。共出版112期。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社编辑。刊物在前期以发表文艺评论为主,刊载了常风的《郁达夫先生》,冯至的《浮士德里的“人造人”》,李广田的《给抗战期间留在沦陷区里的朋友们》等文章。后期增加了文学创作的篇幅,有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中小说有毕基初的《绞架的搭者》,王达人的《霍乱》;诗歌有郑敏的《清道夫》,陆白人《春天不是呼唤了就能来到》;散文有刘荣恩的《修道院府诱惑》,王逊的《幻觉》等,这些作品反映了都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平等新生活的向往。此外还发表了有朱光潜、沈从文、冯至等人参加的《“今日文学的方向”——“方向社”第一次座谈会记录》。刊物的主要撰稿人还有:沈从文、朱光潜、杨振声、方域、袁可嘉、王忠等。 徐锦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