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国日报·觉悟 |
释义 | 民国日报·觉悟 现代报纸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日刊。1919年6月16日创刊。先后由邵力子、施存统等主编。1931年末停刊。1945年10月复刊。1947年1月31日终刊。前后刊出近14年。 《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在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方面有突出的贡献,1920年至1924年,刊物每天辟出版面,大量刊载新文学方面的论著。包括文艺理论著述、译述和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内容之丰富,作者面之广泛,为同时代其他副刊所罕见。在新文学作品中,白话诗占突出的地位。刘大白自1920年6月7日发表《这沈吟,为甚?》起,在以后的3年中,共发表白话诗作近200首。作者为白话诗的创作作了很大的努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对新诗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白话诗和小说的主要作者还有沈玄庐和叶楚伧(小凤),各有数十篇诗歌和短篇小说发表。徐蔚南是刊物的另一个重要撰稿人,他的译作《屠格涅夫散文诗集》、《鲍史尼小说》,每种都曾连载数月之久,同时也发表了不少白话诗歌和小说创作。1924年,徐蔚南还与王世颖合作,以“龙山梦痕”为题,发表白话小品文数十篇。剧 本比较少,发表的作品有李汉俊译、高斯华绥原著的《小小的梦》,叶楚伧、陈果夫等编写的小型剧作。新文学研究和外国进步作家介绍占有较大篇幅。陈望道、李达、夏丐尊等在“文学小辞典”专栏,系统地介绍新文学基本理论。陈望道还就新文学的文法问题,发表了长篇论述,有力地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普及。胡怀琛在发表多篇白话诗歌的同时,在刊物上与刘大白开展了“诗学讨论”,共同探索新诗发展的途径。此外,沈雁冰、周作人、沈泽民、汪馥泉等发表了多篇外国文艺理论译作,大量介绍了苏联、日本的进步文艺论著。在外国作家介绍中,较突出的是爱罗先珂,胡愈之撰文《介绍盲诗人爱罗先珂》,并翻译了爱氏专门为刊物而作的《我底学校生活断片》,接着鲁迅又连续译介了爱罗先珂的多部作品。此外,刊物还设有书刊评论等栏目,重点介绍新文学工作者在各个领域的成绩。1924年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国内萌芽。沈泽民、蒋光赤等人创办的春雷社,在刊物刊出“文学专号”。沈泽民在《文学与革命文学》一文中,首次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革命文艺理论。春雷社宣言《我们是无产者》也同时刊出。他们的作品以蒋光赤的新诗和小说为代表。 《民国日报·觉悟》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文学理论建设、新诗、小说创作方面的扶持作用尤为突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健康发展。主要撰稿人还有陈德徵、孙俍工、潘垂统、苏兆骧、汪原放、杨钟健、何心冷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57-175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