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十二时1
释义
十二时1

敦煌曲辞曲调名。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卷4,沙门宝公“造十二辰歌”。《隋书·音乐志》《乐府杂录》《唐会要》等也有〔十二时〕曲的记载,可惜其辞已佚。敦煌本〔十二时〕主曲12首,必配十二支,沿用杜预《左传注》所见十二时名目: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南、正南)、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系于支字之上,故每首主曲的起句为“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正南午、日昳未、哺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依次歌唱12章,完成所要表达的主题。敦煌本〔十二时〕存有50多种唐人写卷,其中如《法体十二时》(P2813、3113、4028,S5567),咏佛门修行;《圣教十二时》(P2734),咏太子出家故事;《维摩十二时》(P3141),咏维摩托疾辩难;《禅门十二时》(S427,鸟字10),劝凡夫学佛;《十二时行孝文》(P3821),咏史传孝、劝学求宦,以及长篇〔十二时〕 (P2054),普劝四众,依教修行等。其句式可概括为4种:(一)三七七七,(二)三五五五,(三)三七七七、七七七七,(四)主曲三七七七,辅曲三三七七七。其主要特点皆以3字句开头,言明时辰,而从其句法与体式的变化来看,说明在运用本曲时并不墨守成规,随曲调的缓急舒畅,有着较为灵活的适应性,同时也显示出佛门教徒搬用〔十二时〕曲调的创造性,为曲辞的长短句化作出贡献。其曲见《敦煌曲校录》(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6年),《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