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江格尔
释义
江格尔

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 一译“江嘎尔”。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聚居区。17世纪初由中国新疆游牧迁徙至苏联伏尔加河下游定居的卫拉特蒙古部的后裔卡尔梅克人中亦有流传。此外在苏联的布利亚特自治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均有流传。

“江格尔”,蒙古语意为“能者”;波斯语意为“世界征服者”;突厥语意为“战胜者”。其产生时间尚无定论,中国学者分别持如下几种观点:原始社会的作品;产生于奴隶社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至封建社会鼎盛期的明朝定型。苏联学者科津认为产生于15世纪;蒙古学者巴·索德那木、捷克学者帕·帕兀哈认为产生于15世纪之前,约在13世纪出现,至17世纪定型。

它叙述的是江格尔率众英雄战胜敌人和妖魔,保卫了家乡宝木巴,并把它建设成理想王国的故事。以其宏大的篇幅,编织了曲折的情节,塑造了江格尔、阿拉坦策吉、洪古尔、古恩拜、萨纳拉、萨布尔、明彦、哈布图、凯·吉拉干等栩栩如生的英雄群象。这部史诗的搜集工作尚未完成,已知国内外收集到的总部数为60余部,计10万余行。它由一部序诗(引子)和其他数十部作品组成。序诗概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叙述了江格尔的身世和宝木巴的创建过程,勾勒了美丽如画的宝本巴地方及座落其上的江格尔宫殿的富丽堂皇,赞美了江格尔美丽的妻子和众英雄。其他诸部(章)均有一个中心人物,说唱关于这一人物的完整故事,可独立成篇。其中一些部(章)互有联系,但大多数部(章)的情节无联系,只有主要的英雄人物贯穿始终。

《江格尔》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征战、结义和婚嫁等占其大部分篇幅。征战类描述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打击仇敌、降伏妖魔、保卫家乡宝木巴的光辉业绩。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章)为《西拉·胡鲁库败北记》(又译《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该部刻画了江格尔和洪古尔不屈不挠的英雄品格:当残暴成性的西拉得知江格尔可汗远行,35位勇士纷纷出走后,趁机大举进犯宝木巴。洪古尔跨上铁青马只身与敌人厮杀,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西拉·胡鲁库令8000个“舒牟那斯”(魔鬼)“每天抽他八千鞭,每天刀剐他八千下”;把他放到12层地狱;关入7层血海下。宝木巴地方倍受蹂躏,百姓们被赶到“毒海”和“乳海”之间的不毛之地。此时江格尔正在漫游天下,他在青山南坡的一座宫殿里,结识了一位天仙般的姑娘,并生下一个儿子,名少布西古尔。老英雄阿拉坦策吉趁少布出猎时,请他把一只箭转交给他的父亲江格尔。江格尔睹物思亲,立即返回了家乡。后经千辛万苦方打听到洪古尔的下落,入地狱下血海去寻找洪古尔。此时,少布西古尔也来到父亲的家乡宝木巴,集合众英雄,除掉恶魔西拉·胡鲁库,江格尔冲入魔窟尽除妖魔,取回洪古尔的遗骨,又用檀香神树的宝叶救活了洪古尔。两位英雄重返宝木巴,把它建成了吉祥如意的乐园。征战类的故事在《江格尔》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次是英雄结义类故事,主要叙述或经过战场上的争斗,或经受过其他苦难的考验,英雄们或化敌为友,或患难知心结为兄弟的故事。如江格尔与其手下著名的英雄洪古尔、阿拉坦策吉相识结交的故事《阿拉坦策吉归顺江格尔之部》:江格尔5岁时为大力士西克锡力克俘获,西克锡力克发现江格尔具有非凡才能,怕其日后得天下,便企图加害于江格尔。一次他派江格尔去夺取老英雄阿拉坦策吉的马群。归途中江格尔中箭昏迷,坐骑阿兰扎尔将其驮至西克锡力克家门前,西克锡力克正准备出猎,便令其妻子杀死江格尔。这时西克锡力克5岁的儿子洪古尔恳求母亲不要加害于江格尔,获准后施法术为江格尔治愈箭伤,2人从此成为生死与共的挚友。西克锡力克外出后被阿拉坦策吉扣留于牧地,阿拉坦策吉见江格尔与洪古尔结为兄弟必无敌于天下,于是归顺江格尔。并预言江格尔17岁时将征服世上的鬼怪,成为统治40个可汗的领地、名扬四海的人,要求西克锡力克为其娶诺木·特古斯汗之女阿盖·莎布达拉为妻;把权力交给江格尔。阿拉坦本人将成为江格尔的右翼首席大将。洪古尔将成为他的左翼首席大将。西克锡力克果然将权力交给了江格尔。在建设宝木巴及降妖伏魔、抗击敌人的征战中,这一老二小结成了莫逆之交。结义类故事的另一典型部(章)如《洪古尔和萨布尔的战斗》:铁臂英雄萨布尔把父母遗嘱中去寻找江格尔的话,错听作去找沙尔蟒古斯,正值他在草原上迷失方向时,江格尔在阿拉坦策吉的提醒下率部前往截留。双方发生恶战。洪古尔与萨布尔各不相让,最后洪古尔生擒了萨布尔。江格尔亲自为他治愈伤口。萨布尔翻然醒悟,决心“把生命交给洪古尔,把力量献给江格尔”,与洪古尔结为兄弟。婚嫁类故事主要叙述江格尔及众英雄结婚娶嫁的各种经历,表现了他们超人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如《洪古尔的婚事之部》: 一次,洪古尔请求江格尔赐给他一个妻子。江格尔亲往扎木巴拉可汗处求婚,聘娶美丽的参丹格日勒。但当洪古尔前去迎亲时,却发现她另嫁大力士图斯布斯,盛怒之下,洪古尔杀死他们后,骑铁青马漫无目的地向远方奔去,3个月后与坐骑一起昏倒于荒野,这时3只黄头天鹅飞来救活了洪古尔和铁青马。当他又奔驰了3个月后,在大海边遇鲟鱼送往对岸,洪古尔又走了数月后来到查干兆拉可汗宫殿旁。江格尔惦记迎娶未归的洪古尔,一路寻到查干兆拉可汗处与洪古尔相遇。此时正值查干之女哈林吉拉向洪古尔表示了爱幕之情,正是她变成天鹅和鲟鱼帮助了洪古尔。江格尔便为洪古尔聘娶了哈林吉拉,一起返回了宝木巴。再如《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之部》:当江格尔手下的英雄萨里亨·塔布嘎来到陶尔根·昭劳汗的领地求婚时,首先击败了大黑种驼和白鼻梁的的红母驼;战胜了阿尔海和萨尔海两个勇士;打死了道格森·哈尔。在接近陶尔根的宫殿时变成了秃头儿,坐骑变成长癞的小驹,与前来聘娶的英雄们进行了射箭、摔跤和骑马3项比赛,其貌不扬的秃头儿却是射箭和摔跤中的佼佼者,而他骑着一匹生癞的马驹竟获得了第一各,3项比赛后他又恢复了本来面貌与陶尔根的小女儿奥特根·哈尔成了亲。

《江格尔》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正面形象较为固定,贯串于始终,如江格尔阿、阿拉坦策吉、洪古尔、古恩拜、萨纳拉、萨布尔、明彦、哈布图、凯·吉拉干等。他们都是理想化的半人半神式的英雄。而反面形象则各部(章)有自己的特点并不一致。对手和敌人的各异反衬出正面英雄的高强本领。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江格尔》的又一艺术特征。无论语言、环境乃至习俗的描述,均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的鲜明特色。《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而成。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博采本民族谐韵文体裁的艺术之长,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并与藏族《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史诗”

国内外的搜集与出版概况:商务印书馆1950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江格尔》部分章(部)的汉译本《洪古尔》(边垣编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先后出版了蒙古文版,含13部(章)的《江格尔》。1978年至1982年曾在新疆先后收集到47部民间流传的《江格尔》,其中成书32部。1980年出版了15部,1982年至1983年陆续付印17部(资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色道尔吉翻译的《江格尔》(含15部)汉译本。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了霍尔查的汉译本。苏联、蒙古近年亦出版该史诗的部分版本。1958年莫斯科出版了阿·科契克夫的《江格尔》(25部本);1968年蒙古出版《史诗江格尔》、1978年出版《名扬四海的英雄江格尔》。此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江格尔论文集》;苏、蒙、匈、捷、德、英、美、法、芬兰等国均出版有关于它的研究著作。

丁守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92-229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