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神韵
释义
神韵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神韵”一词,最初见于六朝时的人物品评,用以形容人物的气质,神采与风度。绘画理论率先引用“神韵”以评论人物画,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顾骏之的画说:“虽神韵气力不逮前贤,而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讲过:“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诗歌理论言“神韵”较晚。在唐宋时,多单言“神”或“韵”。如晚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立有“精神”一品,而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则提倡“韵外之致”。北宋范温称:“有余意之谓韵。”(《潜溪诗眼》)南宋严羽称:“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沧浪诗话》)到明清两代,“神韵”已经常出现于各类诗论著作之中,象明代胡应麟和清初王夫之,都曾多次标举“神韵”。然而,直到王士禛以其诗坛领袖的地位大力倡导之后,“神韵”才产生了普遍的影响。王士禛上承司空图、严羽的诗论主张,针对明代前后七子及公安派的流弊,将“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追求,并从多种角度对其特定内涵加以阐发,从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神韵”说。王士禛的“神韵”说,包涵了多方面的内容。就诗歌创作而言,强调“兴会神到”,“伫兴而就”;就诗歌中的意象而言,主张“传神”,要求离形得似;就诗歌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效果而言,重视“蕴藉含蓄”,“妙在象外”,有“味外味”;就诗歌风格而言,则推崇清远、超逸、空寂、冲淡。王士禛有关“神韵”的见解,在清代诗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后人对其或赞同,或责难,但无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0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