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逢辰 |
释义 | 方逢辰1221—1291 宋元间诗人,理学家。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淳安(今属浙江)人,居蛟峰,因以为号,学者称蛟峰先生。理学家方熔之子。淳祐十年(1250)进士第一,宋理宗赐名“逢辰”。授官平江签判。宝祐元年(1253)召为正字,次年除校书郎,历著作郎,权尚书左郎官,知婺州、嘉兴、瑞州,司封郎兼直舍人院,秘阁修撰提刑江东,集英殿修撰,江西转运副使,权兵部侍郎兼侍读,吏部侍郎,以丁艰归。后凡4召至礼部尚书,皆不赴,而宋亡。入元,召不赴,隐于石峡,主讲石峡书院。方逢辰在官屡次上书,于国家安危多有建言。数为贾似道和丁大全党羽所排斥,屡起屡罢,方逢辰皆力抗其锋,不为少屈。精于理学,学宗程朱,以格物为穷理之本,笃行为修之要。先后讲学于平江、金华、淳安等地。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要》、《中庸大学注释》、《格物入门》等。工诗文,著有《蛟峰文集》8卷,又《外集》4卷。诗如其人,《被征不赴》诗有“燕台礼重金为屋,严濑风高玉作钩”、“敲门不醒希夷睡,休怪山云着意留“,《赠樵隐》有“人世已非存朽斧,土音不改只南冠”诸句,尤见节概。 邱鸣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6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