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因
释义
刘因1249—1293

元代学者、诗文家。字梦吉。原名刘骃,字梦骥,后改名及字。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早年丧父,家虽贫,不妄接交,在乡里授徒度日。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自题居室为“静修”。由不忽木举荐于朝,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病辞归。至元二十八年召刘因入朝,准备授以集贤学士之职,刘因称病固辞,并上书丞相以明心意,元世祖只好表示:“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至元三十年卒,享年45岁。延祐年间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刘因是元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诗文家。他早年即以天资绝人受到推重,著有诗文集《静修集》30卷,今存。《元诗选》初集选入其诗234首。

刘因的诗文受到元好问的影响。顾嗣立曾指出:“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元诗选》小传)他的文章通畅明白,长于叙事,但总的成就不如诗大。在《叙学》(《静修集》卷1)一文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学术渊源,还谈到对诗歌的见解,他说:“故作诗者,不能三百篇,而曹刘陶谢;不能曹刘陶谢,则李杜韩;不能李杜韩,则欧苏黄。而乃效晚唐之萎茶,学温李之尖新,拟卢仝之怪诞,非所以为诗也。”这是自述师承,也是针对元代诗坛所作的带有预见性的评价。他信奉程朱理学,视南宋为民族文化的正源。他并非宋代臣民,在元世祖挥师攻宋时,他写下《渡江赋》,力陈宋不可伐。他的《观梅有感》诗中说:“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所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感情。他写有1卷《和陶诗》。无论写诗还是做人,他都视陶渊明为楷模。他的诗中往往浸润着沧桑之感,如《桃源行》、《白沟》、《渡白沟》都寄兴亡之慨于歌咏山川之中,颇具感染力。刘因还著有《四书集义精要》28卷,今存。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9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