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释义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现代文学社团。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武汉失守后中心转移到重庆,为抗日战争期间广泛团结文艺界抗日力量的全国性组织。发起和筹备是从当年1月开始的,老舍、阳翰笙、胡风、冯乃超、姚蓬子、王平陵、陈西滢等各方代表97人参加了这一工作。文协以“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并保障作家权益为宗旨”。理事会成员有郭沫若、茅盾、郑振铎、郁达夫、许地山、朱光潜、老舍、吴组缃、姚蓬子、丁玲、巴金、楼适夷、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阳翰笙、邵力子、冯玉祥、陈铭枢、胡秋原、王平陵、周扬、吴奚如、孔罗荪、罗烽、舒群、曾虚白等。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华林为总务部正副主任,王平陵、楼适夷为组织部正副主任,姚蓬子、老舍为出版部正副主任,郁达夫、胡风为研究部正副主任。文协下属分会及通讯处多达数十。昆明、桂林、成都、贵阳、曲江、襄樊、上海、香港、延安、晋东南和晋察冀等分会都相当活跃。

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并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文协还组织编写了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它多次召开通俗文艺座谈会,并以会刊《抗战文艺》为阵地大力倡导通俗文艺,许多作家积极响应,用鼓词、街头剧、墙头诗等通俗文艺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文协多次举办学术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等,就诗歌如何为抗战服务,小说如何描写人物等问题进行探讨。它所组织的关于中外文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老舍、洪深、茅盾、张恨水、高尔基、普希金、罗曼·罗兰)的纪念活动,影响巨大。在抗战后期国民党专制统治加剧的情况下,这些纪念活动往往带有更鲜明的配合现实斗争的性质。此外,文协还发起了保障作家权益运动、援助贫病作家活动,都取得了成效。在民主运动高潮中,1945年3月文协决定把5月4日定为文艺节,要求切实保障人权,保障作家人身自由和创作自由。

《抗战文艺》是文协机关刊物,1938年5月4日创刊于武汉,1946年5月4日停刊,共出版10卷74期,是纵贯抗战时期的唯一文艺刊物。

1945年10月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范亦毫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9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