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

当代诗集。公木著。作家出版社1954年12月第1版。附作者《后记》。收诗人自由诗10首。其中写于40年代初期的《再见吧,延安!》、《鸟枪底故事》等3首,表现了“我”在别离延安,奔赴抗日前线时的高昂情绪,缅怀“雁北游击队司令李林”,并揭露了东家对种地户的残酷剥削,“东洋鬼子”“见了大姑娘就扒裤子,/见了小伙子就是一枪,/用电火烧房”等凶残的侵略罪行,同时也描写了一些穷苦的种田户在认识到“三股麻线拧成绳,/众人拾柴天烧红”等道理后,同东家和日寇进行的坚决斗争。写于1945年的《出发》、《大道》等4首,抒写从延安出发的革命者身披“毛泽东放射的光芒”,决心“把光亮送到最黑暗/和所有黑暗的地方”的壮志豪情,描绘他们踏平高山峻岭,“劈开一条大道向前进”的英雄业绩,讴歌“留在最艰苦的岗位,/用意志筑成一座堡垒”,“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体系”,觉得“一个顶他们万个”的革命者。写于1949年到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烈士赞》等3首,表达了作者在庆祝新中国诞生时的激动心情,歌唱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赞颂“伟大的开创者”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以及“抱起爆炸筒,/和敌人一同粉碎”,象“一颗灿烂的金星”的战斗英雄。有的诗寄托了作者因斯大林逝世产生的哀思。《后记》中作者谈到“诵诗与歌诗”,认为“这个集子所收的只限于诵诗”。

雷业洪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92-79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