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创作与批评 |
释义 | 创作与批评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34年7月5日创刊于南京。虹社(吴漱予、粟如、白如、麦逊、印乾等)编辑、发行。同年9月5日出至第一卷第三期后终刊。办刊目的是“为了建树我们自己对于文艺批评的信念和完成我们在文化方面所担负的责任”(创刊号《编余》)。刊物内容主要分为创作和评论两部分。创作部分辟有小说、剧本、散文与诗等栏目,主要作品有陈凝秋的剧本《不走正路的人》、蒋牧良的小说《南山村》、缪崇群的散文《从旅到旅》、李金发的诗歌《湖畔》等。评论部分范围较广,也较有特色。“文艺时评”栏主要发表文艺短评,就当时文坛上引起论争的问题,如“文学遗产”、“伟大作品的产生”、“大众语问题”等展开讨论;“理论”栏以发表长篇论文为主,大都注重探讨比较严肃的理论问题,发表的文章主要有陈之佛的《悲壮与悲剧》、孙俍工的《近代及现代底文艺批评》、宗白华的《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等;“文坛报导”栏以沟通各地文化情报为宗旨,聘请特约报导员,介绍当地的文化情形、作家动向、社团活动和文艺书刊的出版销售情况;“作家论”栏主要对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论,发表有郑道明的《庐隐论》、汪铭竹的《刘半农论》、王平陵的《论徐志摩的诗》等论文。此外辟有“作家私生活”、“介绍与批评”等栏目,分别对当时主要的文学报刊和有影响的作家进行述评。该刊的主要撰稿人还有唐槐秋、李青崖、段可情、余慕陶、黑婴、高植等。 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2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