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碧鸡漫志 |
释义 | 碧鸡漫志 宋代词话著作。王灼撰。这是现传世的宋代词话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词曲缘起,自上古而至汉魏晋唐宋,所言不乏卓见。如谈及歌曲的产生,王灼认为,“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推本于心,强调人的性情抒发,“非于诗外求歌”,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由此出发,他特别反对当时那种“先定音节,及制词从之”的作法,称其“倒置甚矣”。谈及歌词之变,他说:“盖隋以来,今人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把词的起源限界在隋唐之际,对后世研究词学的人启迪尤多。第二部分侧重品评唐末五代以来的词人和作品,论述风格和流派。他肯定唐末五代词的奇巧可喜,各自立格;对王安石、晏殊、欧阳修的词作评价也很高。对于苏轼,他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又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这种评论客观地指出了苏词重视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以词言志的特点,确定了苏词在词史中的地位。他如柳永、晏几道、李清照等人,也多有品评。王灼论词主张“高韵”,中正和雅,所以极力反对浅近卑俗的闾巷荒淫之语。第三部分则主要考证唐宋部分乐曲的沿革流变,着重从音乐方面来研究词调,也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据《碧鸡漫志》自序,原本应为5卷,但后世流传的本子,除5卷本之外,还有1卷本、10卷本两种。1卷本流行最为普遍,《四库全书总目》已经著录。5卷本则由清初钱曾在家藏抄本的基础上借汲古阁所收另一抄本校勘补足;鲍廷博据此收入了《知不足斋丛书》,前有王灼自序。唐圭璋的《词话丛编》和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录均为5卷本。 李勤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18-611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