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鸳鸯蝴蝶派
释义
鸳鸯蝴蝶派

现代文学流派。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是清末民初大都会兴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承袭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都市通俗小说流派。朱自清曾说:“在中国文学的传统里,小说和词曲(包括戏曲)更是小道中的小道,就因为是消遣的,不严肃。”“小说通常称为‘闲书’,不是正经书”、“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论严肃》)。

最早提出鸳鸯蝴蝶派这一名称的是周作人和钱玄同。周作人于1918年4月19日在北京大学演讲,谈到“现代的中国小说,还是多用旧形式者”时,提出“《玉梨魂》派的鸳鸯蝴蝶体”(《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1919年1月9日,钱玄同在《“黑幕”书》一文中提出:“与‘黑幕’同类之书籍正复不少,如《艳情尺牍》、《香闺韵语》及‘鸳鸯蝴蝶派的小说’等等。”同年2月2日,周作人在《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一文中写道:“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也回顾20世纪初,“新的才子十佳人小说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人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可见,这一文学流派的作家是因写言情小说起家,而被冠以鸳鸯蝴蝶这一形象化的名称的。

但是,该派作家还继承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志怪、传奇、讲史、神魔、讽刺、谴责、人情、狎邪、侠义和公案等多种分支,因此,用鸳鸯蝴蝶派命名已无法概括其总的格局;于是有人用该派最有代表性的刊物《礼拜六》为派名,取其强调休娱、消闭功能而称为《礼拜六》派。实际上,这两个名称所涵盖包罗的是同一批作者。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情趣——以街谈巷语、民俗风情、稗官野史、艳闻奇事为描写对象,以趣味娱乐性为文学主导功能,间或寓有劝善惩恶的意向;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具有众多的刊物和书局为出版阵地;他们在1922年7月和8月,曾分别成立过自己的社团——青社和星社。

在“五四”前后,该派作者大多尚具反帝爱国思想,但是他们缺乏反封建的要求。如其代表作家之一包天笑宣称,他的创作宗旨是“提倡新政制,保守旧道德”(《钏影楼回忆录》)。他们对反清廷、反帝制、反民族压迫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拥戴的,但他们大多又是旧家族制度和旧礼教的维护者。他们既继承古代小说的某些优良传统,而对其封建糟粕也予以吸收。他们不去探索追求新兴的社会意识,以传统的礼教道德观为基准,略加某些改良,以所谓“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去指导创作。他们不用新的社会理想去改造提高读者,而只是用当时的“流行的社会价值观”,去加固都市市民的世俗观。这是该派作者的局限性。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向恺然、毕倚虹、何海鸣、张恨水、刘云若等人的作品,大多善于描摹当时社会的世相人情,因此,他们的不少作品尚能反映某一时间长链中市民的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对这一跨越近现代文学史的流派,除了要批判其作品中的封建性糟粕和小市民庸俗人生观外,还应看到其作品中的积极因素:从社会学的视角,可从中窥见清末和民国时期某一局部社会机体的经络血脉图象;从文化学角度,我们能看到特定的过渡时期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的流变过程;从民俗学视角,我们可从中得到许多民俗沿革的宝贵资料,特别是欧风美雨与固有民间习俗相对抗乃至杂交的过程;从文学的视角,也可从中体认我们民族民间的阅读心理和欣赏习惯。

范伯群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3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1: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