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虎符
释义
虎符

现代话剧剧本。5幕。郭沫若著。重庆群益出版社1942年10月初版。1949年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印行第4版时,作者删去了第5幕。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沫若文集》第3卷时,作者又保留了第5幕。1986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6卷,编者于剧末增补了作者的《为<虎符>的演出题几句》一文。

剧本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作者认为,对信陵君、如姬那样的历史人物,应该基本肯定,“在关于‘窃符救赵’这一件事上是值得称颂的,这在当时是不失为一种爱国行动”(《由<虎符>说到悲剧精神》)。剧本围绕“窃符救赵”这一情节,刻画了信陵君舍身取义的精神和赴汤蹈火的勇气。信陵君主张对外联合关东诸国,抵御西秦,执行“合纵”政策;对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把人当成人,执行“仁政”。他窃得兵符率8万大军赴赵国与邯郸人民共存亡。剧本还刻画了如姬有见识、重义气、贤淑而又刚强的悲剧女性的形象。她反对魏安釐王的专横暴戾,主张联合抗秦,拥护信陵君的政治主张。为了援赵,也为了魏国的安全,她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窃取兵符。窃符以后,她没有去邯郸求信陵君保护,而是以死去反抗残暴昏庸的魏王,做到了仁至义尽。作者说:“战国时代是人的牛马时代的结束。大家要求着人的生存权,故尔有这仁和义的新思想出现。我在《虎符》里面是比较的把这一段时代精神把握着了。”(《献给现实的蟠桃》)。剧本以澎湃的热情、雄浑的笔力和曲折的情节,歌颂了信陵君、如姬追求人的尊严、维护人的价值的崇高理想与气节。全剧洋溢着豪放、热烈而又悲壮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黄侯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8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