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高行健
释义
高行健1940—

当代戏剧家、作家。江苏泰州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任法语翻译。1971年下放干校劳动。1977年调回北京,曾先后在《中国建设》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工作。1981年始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业剧作家。

高行健既致力于戏剧、小说、散文、绘画创作实践,又热心于理论探索。他的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先于剧作问世;散文与绘画算是业余闲作;理论方面有《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及关于戏剧观念的论文多篇。其主要成就还是话剧创作。他的《绝对信号》、《野人》对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高行健早在大学搞学生戏剧时,就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启发,开始摆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作模式,后来又对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作过研究。但他并不去重复西方现代戏的老路子,而是要寻求东方现代戏的新路子。他发现中国传统戏剧(曲)和绘画的审美特征与西方的现代艺术在虚拟化倾向、时空自由、叙述体结构方式上极为相似,所以他主张继承发扬中国和东方戏剧的长处,融化西方戏剧的优秀成份和革新成果,从而创造一种“多视象”的“综合艺术”。他的每个剧作几乎都有明确的探索目标。《绝对信号》主要突出了表演艺术功能。全剧情节很简单,主要表现在一节车厢里,守车者与劫车者以及恋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其表现手法很有新意,特别是把人物心理活动外化,使回忆与幻觉、思考与梦境在同一时空中自由转换与重叠。同时该剧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面观戏的小剧场演出形式,被认为是我国小剧场运动的发端之作。《野人》是高行健于1984年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对长江上、下游的生态环境和民间戏剧作了实地考察后写出的一部大型话剧。全剧以生态学家对野人的科学考查为主线,凭借意识流式的心理叙述方式把生态平衡问题、现代文明问题和古文化《黑暗传》等几条不同情节线交织在一起,构成复调;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假定性、形体造型及多声部组合的艺术效应,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此外,他的《车站》、《彼岸》及折子戏《模仿者》、《躲雨》、《行路难》等也都带有鲜明地实验色彩。

高行健每一部剧作上演后几乎都引起强烈反响,毁誉不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探索的意义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并引起国际剧坛注意。1985年10月法国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在巴黎为他举办了“高行健戏剧创作学术讨论会。”此外,瑞典皇家剧院演出了《躲雨》,联邦德国搬演了《野人》。即使在国内争议最大的《车站》也有好几个国家评介或上演。

高鸣鸾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75-497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