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瑀 |
释义 | 萧瑀575—648 唐初学者、文章家。字时文。兰陵(山东苍山)人。后梁明帝之子。爱好经术,擅长文章。以为刘孝标《辩命论》荒诞不经,作《非辩命论》。认为“人禀天地而生谓之命,至吉凶祸福则系诸人”,表达了一种非天命而重人事的观点。隋炀帝纳其姊为皇后,授萧瑀为尚衣奉御,拜内史侍郎。因忤旨,出为河池郡守。李渊入长安,萧瑀以郡归唐,拜民部尚书,封宋国公。又曾为秦王府司马。武德九年(626),迁内史令。参预平王世充有功,进尚书右仆射。唐太宗即位,迁左仆射。以不能容人之短,诋毁杜如晦,房玄龄等,一再受贬斥,旋复进用。曾为太子少师、太常卿、御史大夫等。贞观二十一年(648)卒,终年74岁。临终作《遗子书》,以为“生而必死,理之常分”,因而嘱其子薄葬。唐太宗称萧瑀为社稷臣,赐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文集1卷,并曾参予修撰《隋大业律》及《武德律》及《令》、《式》。《全唐文》卷133载文1篇。 刘正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3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