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郑笺
释义
郑笺

系注释《诗经》的著作。汉代郑玄撰,因而称为“郑笺”。据《后汉书·卫宏传》,“郑玄作《毛诗笺》。”《郑笺》是《毛诗传笺》的简称。孔颖达说,郑玄注诸经皆称注,独于诗称笺(《毛诗正义》)。《说文》:“笺,表识书也。”郑玄“特因《毛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四库全书总目》)。对于此书的宗旨,郑玄在《六艺论》中有一说明:“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据《毛诗正义》所引)郑玄又曾从张恭祖学习过《韩诗》,所以他注诗也间杂有今文三家说,如对《小雅·瞻彼洛矣》一诗的主旨解说,即异于《毛诗》,而用今文说。《郑笺》注诗有优于《毛传》者,如《商颂·长发》“何天之龙”句,《毛传》说:“龙,和也。”《郑笺》打破《传》不破字的通例,认为“龙当作宠,宠荣名之称”,此释与诗义吻合。《郑笺》注诗也有不如《毛传》者,如《周南·关睢》之“左右流之”句,《毛传》之意,“左右”如字读,故无传,而《郑笺》则说“左右,助也”,是读“左右”为“佐佑”,于诗义不切。虽然郑玄“作笺之旨,实不尽同毛义”(清陈奂《诗毛氏传疏·叙》),但在思想内容方面依然摆脱不了《毛传》的影响。此书问世之后,《毛诗》盛行,三家诗日渐废替。唐人孔颖达专为《毛传》、《郑笺》作疏,名《毛诗正义》。清人林伯桐作有《毛诗通考》,此书虽是宗毛攻郑,但它列举毛、郑之异义,便于翻检。清人陈奂作《郑氏笺考证》,考证《郑笺》的来源,亦可供参考。

颜廷文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