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郑燮
释义
郑燮1693—1765

清代文学家、艺术家。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潍县任时,遇大饥荒即开仓赈民。乾隆十八年又以清赈触怒有司,遂乞病归。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清代学者像传》),并为之立生祠。晚年寄寓扬州卖画度日。郑燮性落拓不羁,愤世疾俗,倔强不驯,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及成就。

郑燮论诗推尊杜甫,重视表现“忧国忧民”的重大题材,不满于一味“叹老嗟卑”(《板桥自序》),提倡沉著痛快的艺术风格,力主直摅血性为文章,反对拾古人之唾余。他的诗多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大量作品以同情的笔触描写民生疾苦,鞭挞社会现实的黑暗,如《逃荒行》描写关内饥民卖妻鬻子向关外逃荒的悲惨情形:“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还家行》写逃荒者返回家时“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凄恻动人。又如《悍吏》比喻悍吏犹如“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私恶行》暴露官吏鱼肉人民的残酷,令人触目惊心。还有《孤儿行》、《后孤儿行》、《姑恶》、《思归行》、《田家》等等,都是现实性很强的诗篇。

郑燮另一类成就高、数量多的作品,是他的题画诗、抒怀诗、山水诗,这类诗往往有寄托,如《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以及《题柱石图》、《自遣》、《题梅竹画》等诗,实际都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其诗不假雕饰,以白描取胜,语言通俗流畅而意境深远。描写山水风光,则淳朴优美,真切动人。

郑燮的词与文亦多佳篇。其词风格多样,少学秦观、柳永,后学苏轼、辛弃疾,晚学刘过、蒋捷。如〔蝶恋花〕《晚景》、〔浪淘沙〕《暮春》、〔菩萨蛮〕《留春》、〔沁园春〕《落梅》等都是较好的作品。他的散文中最有名的是“家书”,大都写得真率自然,富于情趣。

郑燮更以书画闻名于世,早在晚清就已载誉中外。他是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其画以竹、兰、石为主,构思巧妙,笔墨多变,出神入化。其书法卓然自立,不落窠臼,字体古朴奇崛,雄浑清劲。他还善治印,印章个性鲜明,如见其人。郑燮还往往将书、画、诗、印有机地融于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后人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签·松轩随笔》)。

郑燮现存最完备的全集是中华书局1962版《郑板桥集》。

王景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76-397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3: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