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茅盾
释义
茅盾1896—1981

现当代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始用茅盾的笔名,另有玄珠、郎损等近百个笔名。浙江桐乡人。其父沈永锡是清末秀才,喜欢自然科学,具有维新思想。其母陈爱珠,善于治家,通晓文史。茅盾9岁丧父,母亲遵照父亲遗嘱对他管教甚严。

茅盾7岁人私塾读书,8岁转入立志小学,次年转入植材高等小学。他在童年时代就酷爱文学,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野叟曝言》等古典小说,作文言精意深,文采斐然,深受教师赞许。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浙江湖州中学堂,不久转入嘉兴省立二中。辛亥革命爆发,他和同学反对校方专制,结果被开除。1912年考入杭州安定中学,次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包括二十四史。预科3年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窘迫,于1916年由表叔卢学溥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后,他试笔译介了《衣》、《食》、《住》等外国作品。为编写《中国寓言》,系统阅读了先秦诸子和两汉子部书籍。为改革《学生杂志》,首次写了《学生与社会》的论文,作为该杂志的社论,强调青年在社会革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涵芬楼丰富藏书,对中外文学进行“穷本溯源”的探讨,认为西欧文学已由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发展到新浪漫主义,而中国文学尚徘徊于“古典”、“浪漫”之间。于是写了《小说新潮栏宣言》、《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一系列文章,主张先大力介绍“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然后提倡新浪漫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后,茅盾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学说。1920年10月由李汉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一面从事党的工作,一面参加新文学运动。他同郑振铎、叶圣陶等组织文学研究会,积极提倡为人生的艺术观,接办和改革《小说月报》,使这个刊物成为传布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阵地。1925年5月,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这是文学界较早地力求用马克思主义探讨文艺问题的重要文章,标志着茅盾文艺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变化。

1926年元旦,茅盾和恽代英由上海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他返回上海办报未成。年底,共产党中央派他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政治教官。次年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汪精卫叛变革命,他被迫离开武汉拟去南昌,途经九江被阻,绕道至上海,受到国民党当局明令通缉。1927年9月到次年6月,写成中篇小说3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合称《蚀》)。1928年7月,离开上海去日本。写了《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等小说,连同在沪时写的《创造》,结集为《野蔷薇》。1929年创作长篇小说《虹》。

1930年春,自日本回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度任执行书记。30年代初,写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接着写了著名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小巫》、《林家铺子》等和中篇小说《多角关系》。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茅盾离开上海,辗转于汉口、广州、香港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4月主编《文艺阵地》,继而又兼任香港《立报》副刊《言林》主编,创作以“八·一三”上海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年底应杜重远邀请,赴乌鲁木齐任新疆学院文学院院长。不久,因新疆督办盛世才暴露反动面目,于1940年6月借母亲病故奔丧,离开新疆到延安。此间写有《新疆风土杂记》和《见闻杂记》等,其中散文《白杨礼赞》和《风景谈》为脍炙人口的名篇。10月,根据革命需要,离开延安去重庆。次年“皖南事变”发生,离开重庆,经桂林去香港。

1941年初夏,茅盾创作长篇小说《腐蚀》。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他于次年1月离开香港抵桂林,写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不久又去重庆,创作话剧《清明前后》。1945年抗战胜利,冬季到香港。次年赴苏访问,写了《苏联见闻录》等书。1948年,写了以抗战为题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锻炼》。

1949年2月,茅盾应中共中央召唤,由香港间道抵北平,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等职,主编《人民文学》和《译文》。并著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读书杂记》、《茅盾评论文集》等。晚年,他不顾体弱多病,努力写作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茅盾笔耕60余年,他的文论反复强调文学需有时代性,他的创作始终注重描绘现实生活的重大斗争,成为一幅规模宏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长卷,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因而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他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和文化活动家。

邱文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30-36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