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牧君 |
释义 | 邵牧君1928— 当代文艺评论家。上海市人。早年在上海读中学。1945年入上海东吴大学,后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年9月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外语系,专攻美国现代戏剧。1951年在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研究室任翻译,1956年到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工作。编辑《电影艺术译丛》杂志。1978年到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重编《电影艺术译丛》。后任《世界电影》杂志副主编、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51年写有多幕剧《朝鲜事件》(中华书局出版)。50年代翻译了美国电影理论家霍·劳逊的《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此间还译有布莱希特的《离间效果》、巴赞的《蒙太奇运用的界限》等多篇电影论文。60年代译有德国电影理论家齐·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出版)。1978年以后,他发表了《美国电影导演今昔谈》、《西方电影中的流派问题》等论文,写有电影理论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出版)。 袁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8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