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苏舜钦
释义
苏舜钦1008—1048

宋代诗人。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四川中江),迁居开封。为人慷慨有大志。22岁时,因父亲的官职恩荫,授官荥阳尉,弃官而去。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后,作过县令、大理评事等小官。他在政治上追随范仲淹、欧阳修等革新家,“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他因此成为守旧派打击的目标。仁宗庆历间,任用范仲淹、欧阳修等为参知政事等官,实行“新政”。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的岳父杜衍作了宰相,苏舜钦也由于范仲淹的推荐做了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同年秋,举行赛神会,苏舜钦援引旧例以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举办宴会,被御史王拱辰等告发,竟革职为民。次年,范仲淹罢参政,杜衍罢相,欧阳修诸人也被排斥出朝廷,“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这是苏舜钦在政治上受到的沉重打击,于是决心“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离京后作》)。庆历六年南下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而时发其愤闷于歌诗”(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庆历八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任为湖州长史,苏舜钦来不及上任,就在苏州病逝,终年仅41岁。

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人物,其诗文“瑰奇豪迈,自成一家”(施元之刻本《沧浪集序》)。欧阳修为其文集作序,称“子美齿少于余,而余作古文,反在其后”,推崇备至。诗与梅尧臣齐名,并称“梅、苏”,而苏诗以超迈横绝为奇,梅诗以深远闲淡为意,风格各异,欧阳修《六一诗话》论之甚详。苏舜钦诗富有爱国主义精神,愤慨国势削弱,异族侵扰而向往沙场破敌的抱负,在宋诗里最早见于苏舜钦诗,如《庆州败》、《吾闻》、《蜀士》等篇。其诗往往指陈时弊,直截痛快,略无隐讳。如《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等诗,皆直写见闻,描绘了惊心惨目的灾荒图景。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2)称其诗“轩昂不羁,如其为人;及蟠屈为吴体,则极平夷妥贴。”其近体很有些清新隽逸之作。黄庭坚爱其《淮中晚泊犊头》绝句,屡以真草大字书写此诗(见《王直方诗话》)。苏舜钦诗以豪健奔放见长,但也有粗糙生硬的毛病。苏舜钦的诗文,在他死后4年由欧阳修辑为10卷,题为《苏学士文集》。今传本为16卷,有《四部丛刊》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校点本《苏舜钦集》,并附录传记、诗话、年谱(沈文倬编),颇具参考价值。

孙映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8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