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尚书
释义
尚书

上古历史文献集。“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据说原有100篇,秦末散佚。汉文帝时,济南伏生保存有29篇,系用汉时隶书抄写,故称《今文尚书》。景帝末,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发现另一部《尚书》,比伏生所传多16篇,系用战国文字抄写,故称《古文尚书》,西晋末因战乱散佚。东晋初,豫章内史梅颐献《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25篇,又从今文中多分出5篇,这就是流传至今并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正义》所本。经后人考证,梅颐所传《古文尚书》乃是拼凑而成的伪作,只有旧属今文的29篇比较可信。其中《虞书》、《夏书》各2篇,当是战国人所记传闻;《商书》5篇出自殷人;《周书》19篇出自西周或春秋。《尚书》有多种体裁:“典”记重要史实,“谟”记君臣谋略,“训”是大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大多数属于记言文,少数属于记事文。《尚书》的文字古奥,有些词汇和语法与春秋以后文体不同,素称难读,连韩愈也说它“佶屈聱牙”。但它毕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散文集,直接滋养了先秦散文,并对历代皇室文告有深远影响。其中叙事最富于艺术性的是《金滕》篇,可以看成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小说。其他文章大都风格质直,很少藻饰。有的篇章善用比喻,如《盘庚》;有的长于引证历史,如《无逸》;有的语气颇带感情,如《秦誓》;有的已能描述宏大场面和气氛,如《顾命》;有的句子整齐有韵,如《洪范》。结构大都完整,条理清晰,叙述有序。虽然这种古老文体从春秋以后不再流行,但其中不少语句变为成语典故,仍被长期使用。通行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谭家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84-368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