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番公的故事 |
释义 | 青番公的故事 当代短篇小说集。黄春明著。台湾皇冠出版社1985年出版。本书收作者写于1962年至1968年的15篇小说:《“城仔”落车》、《小巴哈》、《北门街》、《玩火》、《两万年的历史》、《把瓶子升上去》、《借个火》、《照镜子》、《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只老猫》、《看海的日子》、《癣》、《阿屘与警察》、《鱼》和《儿子的大玩偶》。其中,《看海的日子》和《儿子的大玩偶》都是台湾当代文学中的名篇名作,并均被改编成电影,先后搬上过银幕。《看海的日子》写从14岁就做妓女的白梅,因受人歧视,丧尽了自尊。偶在火车上抱了抱过去女伴的婴儿,引起了她的一个念头:要抛弃娼妓生活,要能真正的爱,要能有为她报仇的人,要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必须有个孩子,于是想起个从嫖客身上借种子的办法。她终于生了1个男孩。“这时的梅子才感到她的过去的一切真正地过去了”。梅子生了孩子之后的一个意愿是去渔港看海。在途中人们对她关怀而又亲切。“她想:这都是我的孩子带给我的”。台湾评论家何欣认为,《看海的日子》,“是黄春明的作品中最好的一个中篇故事。从这篇故事里,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任何不利的生活环境都不足以剥夺它;而生命的意义也因之被积极地肯定了”(《论黄春明的小说中的人物》)。《儿子的玩偶》则写坤树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屈辱地从事一种很滑稽的、丢人现眼的职业——广告人。故事的主线是写坤树和妻子阿珠的冲突、误会和最后的和解。这件事发生在他做广告人后一年。作者在叙述坤树一天的生活中,零零星星地插入了坤树的回忆、感想,以及他对过去经验的批判。作者使用括弧,括弧里的文字有时是坤树心里所想则不能直接表示的话,有时是他对于别人的谈话的反应,只是心理活动,未说出口的“意识流”。何欣认为,黄春明的作品“特别强调了做为一个人所必备的那些基本条件,诸如保持个人尊严、赢得他人尊敬、坚毅不拔的精神、慷慨、博爱等。他笔下的人物生活在不利于他们表现这些美德的环境中,选择了为我们不太熟悉的和我们不愿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出这些。也许我们感到这些小人物的行动有些滑稽,缺乏我们的理解的严肃性,因而减弱我们所谓悲剧性。但是黄春明的小人物的可爱就是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他们的诙谐幽默给予读者的印象之深,甚于锐意刻划的血淋淋的现实”(《从大学生到草地人》)。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3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