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青春之歌
释义
青春之歌

当代长篇小说。杨沫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 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追求,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族解放的指路明灯,而且也是引导广大青年走向光明和革命的引路人。它是建国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成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当时文艺创作在这一领域的沉闷空气,曾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

林道静是30年代在共产党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小说具体地描写了她的成长过程。她原是个孤独、倔强、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虽积极追求真理,具有民主要求和反抗精神,但还处于个人奋斗阶段,在爱情上也一度走入迷途。后来,她找到了共产党,投入了时代的洪流,才真正找到了人生之路,并在学生运动、农村斗争、地下工作等实际革命斗争中,得到锻炼改造,开始从个人奋斗走向集体主义的革命道路,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小说还较广泛地描绘了走着不同道路的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有热衷于个人名利的个人主义者余永泽;有曾经追求过革命,最终投入敌人怀抱的资产阶级女性白莉苹;有经不起斗争考验、背叛投敌的戴愉;有开始软弱动摇、最后成为坚强战士的许宁;也有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觉醒而走上新的道路的王晓燕、李槐英;还有对林道静产生深刻影响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卢嘉川、江华、林红等青年共产党员。

小说出版后,于1959年初曾展开一场讨论。有人批评“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林道静不符合共产党员标准(郭开:《略谈林道静描写中的缺点》)。茅盾、何其芳、马铁丁等人都撰文批评这种主观、片面的思想、批评方法,指出作者是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去写林道静这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在当时走向革命后必然会有的思想、行动发展变化的历程,而不是按照成熟了的共产党员标准去写她的。作者也吸收了讨论中提出的林道静思想发展过程写得不够细致等意见,对小说作了修改。在再版本中,增加了林道静在农村的7章和北大学生运动等3章。1959年,作者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成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优秀影片之一。

刘普林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2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