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与反响
释义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与反响

现代文学大事。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针对陈腐的封建文学和僵死的文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他指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8条,他后来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又改为“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语烂调;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语俗字。”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阐述了他“历史进化”的文学思想,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学阵营对封建文学的第一次猛烈的抨击。它的发表,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当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在“声援”胡适的同时,进一步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钱玄同接着发表《寄陈独秀》,称赞胡适“‘不用典’之论最精,实足祛千年来腐臭文学之积弊”。但不同意胡适关于用典“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的提法,认为“凡用典,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也表示支持钱玄同的观点。1927年,鲁迅在回顾“五四”新文学运动时,针对胡适以文字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改良主张,指出:“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所以后来就有人提倡思想革新。思想革新的结果,是发生社会革新运动。”《无声的中国》)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8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