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震川先生集 |
释义 | 震川先生集 明代诗文别集。归有光(字熙甫,后人称震川先生)著。其集初由其族弟归道传于万历二年(1574)刊刻,题《震川先生文集》,凡20卷。四库馆臣称之为常熟本。继而有其子归子祜、归子宁编次,由书商翁良瑜于万历四年(1576)刊刻的《归先生文集》,凡32卷、附录Ⅰ卷。其时书商寓居昆山,故四库馆臣称之为昆山本。后由其子归昌世和钱谦益合其已刻未刻诸本,编为《震川先生集》30卷、别集10卷。清康熙十年至十四年(1671—1675年)归庄等人刊刻时,又有所修正,归庄《凡例五则》已详述其情况。关于“编次”,归庄说:“钱宗伯所编集三十卷,首经解,末书;又别集十卷,首制辞,末论策。今大概因之。独以为古人文集,书多在前,不当置之末卷,今移置书三卷于赠送序之前,而以祭文为末卷。又论策,据苏文忠集编在策问之前,今移置于别集之首,策问次之。《文选》诸书,诗在文前,今以府君所专攻者文也,诗不过余兴及之,篇章亦不多,故从柳子厚集之例,以诗居末。”关于正误,归庄极言前刻本之讹:“昆山本则以从祖之好自用,凡篇首作文之由,往往删去,篇中遂无照应,而擅改者尤多;常熟本则以宗人之少读书,凡用经史,彼所不晓者,非删则改。今皆据家藏抄本正之;其抄本亦误者,则考古书据文义以正之。较勘数四,颇为精详。间有疑者,阙之。”其实,从汪琬文集中《与归庄书》看来,归庄亦有擅自改动归有光文章的现象。而且,其集刻于康熙年间,文字忌讳较多,可见归庄刻本也未为尽善。《四库全书》收录本正以此刻本为底本,后来《四部丛刊》也据此影印。清嘉庆元年(1796)玉钥堂刻的《震川先生大全集》校正了归庄刻本一些错字。近人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即以《四部丛刊》影印的归庄刻本为底本,以玉钥堂刻本为对校本。此校点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9月出版。 归有光是唐宋派的中坚,其文影响甚大。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曾评论说:“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自明季以来,学者知由韩、柳、欧、苏沿洄以溯秦汉者,有光实有力焉,不但以制艺雄一代也。”清人王鸣盛《钝翁类稿序》也评论说:“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澹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王书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2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