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铨《野玫瑰》的批判
释义
陈铨《野玫瑰》的批判

现代文学活动。陈铨的4幕剧《野玫魂》1942年3月在重庆上演。同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剧作歌颂国民党特工人员“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宣扬“国家至上”的观点,迎合国民党推行的民族文学运动。它问世后,曾被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学术审议会授予3等奖,又得到陈西滢、季语諠等人的推崇,曾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进步剧人深表不满。他们要求有关当局对《野玫瑰》撤消奖励,禁止上演,但受到压制。3月23日,颜翰彤(刘念渠)在《新华日报》发表《读<野玫瑰>》一文,指责剧作将“卖身投靠的奴才”王立民美化成“英雄豪杰”,“宽容”其“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认为该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隐藏着‘战国策’思想的毒素”,艺术上也很差。与此同时,重庆、延安、桂林等地报刊也先后发表了李心清、徐曼、方纪、谷虹等人的文章,批评《野玫瑰》在“为汉奸找理论根据”,指出它是抗战以来“最坏的一部剧作”(谷虹《有毒的<野玫瑰>》)。同时,进步文艺界还纷纷撰文,对战国策派的理论以及陈铨的其它剧作如《金指环》、《蓝蝴蝶》等,进行了批判。

张效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54-345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