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谭丕模
释义
谭丕模1899—1958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号披矇;笔名一泓、孤君、千因、洛如等。湖南祁阳人。早年在零陵中学求学时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三一八”惨案发生时他是学生运动的参加者。1928年大学毕业后在北平民国大学等校任教,并任《新晨报》编辑。与吕振羽等组织东方问题研究会,出版《新东方》、《新亚洲》杂志。1931年参加北平教联,任教联编委会编辑,参与进步刊物《文史》、《盍旦》、《时代文化》的编辑工作。1935年担任共产党领导的北平自由职业者大同盟组织部长。1936年11月参加北平作家协会,为第一届执委,并参与《文化动向》编辑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回到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与文教委员会主委等,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翦伯赞、吕振羽等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主编《中苏半月刊》。在此期间,还在湖南塘田战时讲学院,溆浦民国大学任教。1943年转至粤北坪石中山大学任教。1944年在贵州平越入桂林师院执教。1946年随学校迁回桂林,不久又迁往南宁(更名南宁师院)。与欧阳予倩、曹伯韩、穆木天等组织成立文协桂林分会,举办文艺训练班,出版文艺创作集《收获》,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支持学生斗争,成为有影响的民主教授。1949年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离开南宁,返回长沙。解放后历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民国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南文联作协常务理事,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委员等。1953年调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兼《文艺学习》,《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编委。1958年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在前往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著作有《新兴文学概论》、《文艺思潮演进》、《宋元明思想史纲》、《抗日文化动员》、《清代史纲》。所著《中国文学史纲》曾先后出过8种版本,被认为是“用科学唯物论的方法和观点从事中国文学写作的第一部”(李何林《读中国文学史纲》)。1954年有修改本上册再版(高教出版社)。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94-61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