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粹刚之死
释义
刘粹刚之死

现代特写。萧乾著。原载《文艺阵地》半月刊1938年6月1日第1卷第4期,收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5月出版的《灰烬》、1947年4月出版的《人生采访》和上海晨光出版社1948年7月出版的《珍珠米》。

作品描写抗战初期国民党空军少尉刘粹刚的英雄事迹,也是一曲国共合作抗日的颂歌。刘粹刚在接连70多天与敌人鏖战、击落13架敌机之后,在回家休息的当天,接到上级的命令,带领两架战斗机“掩护八路军反击娘子关”。因为途中大雾弥漫,在折返时,汽油耗尽。他掩护同伴着陆之后,自己的座机汽油“告罄”,却不愿意跳伞毁机。他想到“祖国的飞机太少,不能跟敌人学糟蹋”。当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达目的地时,飞机保存了,他自己却因“血管崩裂”而壮烈牺牲。刘粹刚的事迹非常动人,他原可以跳伞保存自己的生命,但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祖国的飞机受到损失。这种行动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刘粹刚的妻子(一个小学的负责人)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妇女。他们刚结婚两年,她就积极支持和鼓励丈夫抗日杀敌。她在给丈夫的信中表示:“你已交给了国家,我不应再以私事来紊乱你为国御侮的心。”待“杀退了倭奴,恢复河山,我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的那一天”,“我们再娓娓清谈”。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作者回忆此文写作时说:“刘粹刚毕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的空军驾驶员,他又是在支援八路军抗战的途中遇难的,是民族危机时刻共同御侮的一个范例。”写这篇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不忘记中华民族这样一位品德高尚,赤胆忠诚的飞将军”(《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萧乾》自序)。这篇作品是萧乾有代表性的人物特写。据作者说,他是“根据刘烈士的夫人许希麟女士的口述”写成的,其中虽然有“想象”的成分,但只是在真实允许下的艺术加工,没有过分的夸张和渲染,“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从事的素描写生,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未带地图的旅人》)。作品文笔简洁朴实,写景和歌词的插入,增添了作品的抒情气氛。

王耀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4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