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话本 |
释义 | 话本 古代说话艺人的底本。是“说话”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唐代敦煌写卷有《庐山远公话》和《韩擒虎画本》,即属早期的话本。宋代话本开始盛行,并有刻本流传。根据说话的科目,话本分为小说、讲史、说经等数家,小说家的话本,元代以后又称作“小说”,如清平山堂刻本的《六十家小说》;讲史家的话本又称作“平话”,如《五代史平话》。话本一般以叙说为主,中间插有诗词,所以也有把话本叫作“诗话”或者“词话”的。由于宋代话本一词颇为流行,说话以外的其他伎艺如傀儡戏、影戏、杂剧和诸宫调等的底本一时也称为话本。话本最初只是说话人自己使用的提示性的底本,内容简略,语言粗糙,后来由于社会的需要,编印成书,广泛流传,成为一种读本,也就是话本小说。话本小说逐渐在内容和语文上都有了提高,代表着白话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明清时期文人摹仿话本体裁创作了大量短篇白话小说,后人称为“拟话本”,讲史类的作品则由原来的“平话”发展为“演义”。 王小舒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4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