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黑幕派小说的论争
释义
黑幕派小说的论争

现代文学论争。1916年10月10日,上海《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黑幕小说从此流行于文坛。这类小说揭人阴私,内容鄙秽,手法低劣,但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读者群,逐渐形成小说创作中的一股潮流。“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阵营对这股潮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918年9月15日,上海《东方杂志》第15卷第9号发表《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劝告小说家勿再编写黑幕一类小说函稿》。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号发表宋云彬与钱玄同的通讯《“黑幕”书》,指责黑幕小说“简直可称做杀人放火奸淫拐骗的讲义”,必须加以“排斥”。同时,周作人在《每周评论》第4号发表《论“黑幕”》,驳斥了所谓黑幕小说“意存劝戒,未可厚非”的辩护辞,指出这类小说不过是笔记小说和艳情小说“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是“艳情掌故的黑幕闲书”,十足地反映了“一种堕落的国民性”。不久,杨亦曾撰《对于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劝告勿再编黑幕小说之意见》投寄《新青年》,公开为黑幕小说辩护。文中支持宋春舫关于“黑幕小说,是小说界的精采”之说,提出黑幕小说”与近世文学之潮流相合”,是“社会罪恶的真录”,是“人生进化必经过的阶级”,“可以长进我们的知识,指导我们的迷途”,从而“进德迁善”,反对它是“少见多怪”。《新青年》第6卷第2号在刊登该文的同时,发表周作人的《再论“黑幕”》,对它进行逐条批驳。文中认为:“黑幕不是小说,在新文学上并无位置”;“将社会主义与黑幕拉在一起,实拟于不伦”;黑幕小说“不将女子当人”,“连‘人’的意义还未明白”,“怎配讲什么人生问题”;至于“进德迁善”,更是“不成立”的。在此前后,《新青年》、《新潮》、《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了罗家伦《今日中国之小说界》、鲁迅《有无相通》、沈雁冰《反动》等文,均予黑幕小说以有力的抨击。在新文化阵营和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下,黑幕小说的市场日趋缩小,不久便消声匿迹了。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