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仁锡
释义
陈仁锡1579—1634

明代诗文作有。字明卿,号芝台。长洲(江苏苏州)人。他很勤奋,不仅编纂了大量书籍,而且练习写作也较刻苦。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旅居杭州,看月26个夜晚,逐夜作记,后来汇集为《西湖看月记》。直到天启二年(1622)他才与文震孟一起中进士,他们都是考了多年的士子。天启七年,因忤权宦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召复故官。崇祯三年改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崇祯七年病卒。他在馆阁中,一直享有知识博洽的盛名,著述甚丰,诗文集有《无梦园集》40卷,编有《古文奇赏》22卷、《续奇赏》34卷、《三续奇赏》26卷、《明文奇赏》40卷。

他的散文,颇有特色。他在《张澹斯文序》里要求文章“思奇而能法,神揭而能凝,骨藏而能振,脉动而能鲜”,这也是他散文创作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有人评他的《化鶿国记》“如蜃楼海市,空中现出,怪怪奇奇,能于一指中,织成云霞龙凤之锦”。这正体现着“思奇而能法”的特长,整个叙述,饶有变化,但不凌乱,时有思奇之处,而点体安排井井有条。《王宇皆集序》能在恰到好处的关捩时刻,及时聚神凝气,体现着“神揭而能凝”的优点。《纪游》不过是叙述镇江三山的景观,但为了使三山富有魅力,他却以始皇好奇的蓬莱三山为陪衬,做到自然与精警相结合,产生“骨藏而能振”的强烈效果。《听僧说福胜石梁幽豁大龙湫五泄瀑记》不仅语言叙述力求生动,而且揉之以主观情思和主观评价,使文章能达到“脉动而能鲜”的深刻印象。他是晚明时期一位较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能诗,但成就不高,仅自抒情愫,聊以自娱而已。如《赠袁重其》:“孝哉袁子,弱冠形癯。室既如罄,瓮亦无储。以砚作田,以管作锄。朝种暮割,一米一珠。背负手炊,时慰倚闾。岁宴相过,雪满吾庐。岂惜呵冻,喜为尔书。”没有什么诗味,可见诗非其所长。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0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