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言与意
释义
言与意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文学中关于“言”与“意”关系的探讨,源于先秦道家“言不尽意”的思想。老、庄都是主张“言不尽意”的。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章》)庄子继承了老子基本思路,也认为:“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并进一步讲:“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道》)到魏晋时期,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就是“言意之辨”。当时虽有欧阳建力倡“言尽意”之说,但更多的人则属于主张“言不尽意”的一派。受到玄学中“言意之辨”的启发,文论家们开始认识到了文学中“言与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讲究“言尽意不尽”,追求“言外之意”的美学传统。南北朝时,刘勰和钟嵘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文心雕龙·隐秀》讲:“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诗品序》则从“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角度,对“兴”做出了解说。到唐、宋两代,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高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苏轼则讲:“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引)明、清以后,类似的见解更是大量出现于各种“诗话”和“词话”之中。总之,历代文论家阐发“言”与“意”的关系,其主者都在于要以简约的文字,表现超出字面意思之外的极为丰富、极为悠远的情感内涵。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7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16: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