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商籁体
释义
商籁体

现代文学体裁。商籁体(Sonnet)为欧洲的一种抒情格律诗——十四行体。最初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流传至英、法、德国等。“商籁”,译音,亦暗示其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十四行诗在意大利为彼特拉克体。由一个八行诗组(又可分为两个四行诗组)与一个六行诗组构成,每行十一音。韵脚规则一般为abba,abba,cde,cde。英国则有莎士比亚体(又称伊丽莎白体),由三个四行诗组与一个两行对句构成,每行十音,韵脚安排一般为abab,cdcd,efef,gg。法国十四行诗多仿照意大利体,但每行为十二音。除常见体式,变体也极多。商籁体在结构与构思方面也有特殊要求。“一首理想的商籁体,应该是个三百六十度的园形”(闻一多:《谈商籁体》),常常要表现出一段思想感情的起承转合的过程。在中国,“商籁”是作为一种新诗格律诗的形式引入诗坛的。闻一多1921年在清华学习时就开始研究与试作十四行诗。他“是第一个使人注意商籁的人”(朱自清:《诗的形式》)。从20年代中期始,孙大雨、饶孟侃、朱湘、梁宗岱、卞之琳、曹葆华、唐湜、屠岸等都进行了以汉语写作十四行诗的多种尝试。他们一般遵照商籁的行数排列及韵式规范,但依据汉语诗歌语言的停顿律或汉字数对应商籁的音数,以取得节奏的均齐。1942年冯至出版《十四行集》标志这一体式写作达到成熟。也有很多新诗诗人认为这一诗体脱离民族形式而予否定。由于谨严的格律要求,在运用这一诗体写作中常常出现勉强凑字凑韵等现象。

朱东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4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