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唐景崧
释义
唐景崧1841—1902

近代诗人、戏曲作家。字维卿,又作薇卿。广西灌阳人。咸丰十一年(1861)乡试中解元。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庶吉士。六年(1867)改吏部主事。居京20年,郁郁不得志,家境十分困窘。光绪八年(1882)法国入侵越南,唐景崧请缨出征,奉命招抚当时驻兵越南保胜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为陈利弊得失,劝其助越抗法。刘永福从其策,接受清廷委任,于纸桥大败法军。唐景崧以功晋四品衔。十年(1884)在广西募兵,号“景字营”,出关与刘永福配合作战,于宣光城外大破法军,以功晋二品秩。十一年(1885)任福建台湾道,迁布政使。二十年(1894)十月署台湾巡抚。是年清廷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士坚决反对,决定自立,改台湾省为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总统,七日后即为日军所败。唐景崧微服乘英轮内渡至厦门。

晚年隐居于桂林,寄情于丝竹,于宅中建看棋亭,亭侧筑戏台。并于二十一年(1895)自办桂剧班、桂林春班,集中了当时桂剧名伶林秀甫、一枝花、周梅圃等人,演于看棋亭戏台。剧本多由唐景崧自撰,或改编、润色旧剧本,邀集友朋,夜宴观赏。自题戏台楹联云:“眼前灯火笙歌,直到收场犹绚烂;背后湖光山色,偶然退步亦清凉。”所撰剧本有《高坐寺》、《张仙图》、《救命香》、《桃花庵》、《可中亭》、《星沙驿》、《曹蛾投江》、《一缕发》、《马嵬驿》、《九华惊梦》、《独占花魁》及红楼戏《晴雯补裘》、《芙蓉诔》、《黛玉葬花》(又名《看花泪》)、《绛珠归天》、《宝玉哭灵》、《中乡魁》等,又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改编为《游园惊梦》,将《西厢记》改编为《拷红饯别》。总计编撰、改编、润色桂剧剧本共40种,分册刊刻出版,合称《旗亭新曲》(又名《看棋亭杂剧》,或称《旗亭杂剧》),今已散佚。这批剧本的撰作与演出,在清末桂剧的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他作品尚有《请缨日记》、《寄闲吟馆诗存》、《诗畸》、《谜拾》等。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48-50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