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浪 |
释义 | 流浪 现代诗文合集。成仿吾著。上海创造社1927年9月初版。为“创造社丛书”第14种。收小说4篇:《一个流浪人的新年》、《深林的月夜》、《灰色的鸟》、《牧夫》,新诗38题106首,话剧1篇:《欢迎会》,杂记4篇。书前有分别写于1923年和1927年6月29日的序诗2首,书后有写于1927年7月31日的跋。小说除《深林的夜》外,其他3篇都反映了20年代初期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他们有的流浪在异国,在失望、孤寂中度过了新年(《一个流浪人的新年》)。有的为家庭包办婚姻而烦恼(《灰色的鸟》)。最有代表性的是《牧夫》中的朱乐山。他在国外留学十几年,满腹经纶,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得寄食在朋友处,帮助牧羊放牛,以此度日。经过多方争取,后来终于在上海的一所大学里求得了教职,但这学校办教育的人只管图虚名,丝毫不重视教育。朱乐山愤而离去。集中的新诗写于1921年至1927年。诗人以充沛的生命力,寻找人生的道路,追求文艺的美。诗人说,他有病一样的灵魂,“无穷的烦恼”。他企图在有限的生涯以外去“求我的真存在”(《我想》之五)。他想跳进白云的深井“解我无穷的烦恼”,又欲一口吞下冰一般的轻云,“消我胸中的炎火!”(《白云》)诗人深感“风潮险恶”,万事徒劳,身心疲惫,不如回到故乡去(《故乡》、《冬天》、《残雪》)。诗人写梦一般的静夜,写秋暮和残雪。这些诗篇反映出他感到孤独、彷徨的时候少,悔恨的时日多,曲折地反映出一个知识青年在大时代的变动中的心态。 张大明,张惠达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1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