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水 |
释义 | 洪水 现代文学期刊。周刊。1924年8月20日创刊于上海。仅出1期。1925年9月16日改为半月刊复刊,卷期另起。1927年12月15日出至第3卷第36期后终刊。其间曾于1926年12月1日增出“洪水周年增刊”1册。共出38期,增刊1册。周刊和半月刊第1卷由周全平主编,上海光华书局发行。第2卷起改由创造社出版部编辑、发行。郁达夫参加编辑了第3卷25期以后的几期。 编者在阐述刊物宗旨时指出:没有创造,便没有世界,但“不先破坏,创造的工程是无效的。彻底的破坏,一切固有势力的破坏,一切丑恶的创造的破坏,恰是美善的创造的第一步工程”(周刊创刊号全平《撒旦的工程》)。刊物以荡污涤垢的“洪水”命名,即蕴涵此意。刊物早期以杂文和文艺短论为主,注意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评论,以鲜明的立场,抨击社会黑暗和各种谬论。如郭沫若的《穷汉的穷谈》,批驳了“孤军派”国家主义者灵光(林骙)在《独立党出现的要求》一文中对共产主义的歪曲;成仿吾的《读章氏〈评新文学运动〉》,批评了章士钊攻击白话文,反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论调;霆声(周全平)的《漆黑一团的出版界》,控诉了资本家对写稿人进行盘剥的种种丑恶行径。刊物后期偏重于文学创作和评论,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陆定一的报告文学《五卅节的上海》、建南(楼适夷)的小说《爱兰》、《郁达夫的评论《〈鸭绿江上〉读后感》、孟超的诗歌《梦摆伦》等。《洪水》是当时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创造社主办的刊物,发表的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在当时青年中具有较大影响。主要撰搞人还有叶灵凤、王独清、穆木天、黄药眠、柯仲平、张资平、倪贻德、周毓英等。 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50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