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哀中国2 |
释义 | 哀中国2 现代新诗集。蒋光赤(蒋光慈)著。汉口长江书店1927年初版。收新诗23首。出版后,旋遭国民党查禁,未能再版。1929年6月,作者将《新梦》和《哀中国》略加增删,合为一册,改题《战鼓》,由上海北新书局印行,署名蒋光慈。 这些诗写于1925年前后。热爱祖国,反帝反封建,诅咒阶级压迫,呼唤自由,歌颂斗争,是诗集的主要内容。《余痛》、《哀中国》、《过年》、《哭孙中山先生》、《我要回到上海去》、《北京》、《我背着手儿在大马路上慢踱》等诗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满国中外邦的旗帜乱飞扬,/满国中外人的气焰好猖狂!”使诗人怒不可遏;“江河只流着很呜咽的悲音,/山岳的颜色更惨淡而寥落!”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对于祖国的同胞,他以先觉者的赤诚,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鞭策其昏昏沉睡,促其猛醒。“我愿跪到那昆仑之高巅,/做唤醒同胞迷梦之号呼;/我愿倾泻那东海之洪波,/洗一洗中华民族的懒骨。”《血花的爆裂》、《在黑夜里一致刘华同志之灵》、《血祭》等诗因“五卅惨案”而写。痛定思痛,诗人号召战斗,丢掉幻想,振作起来,以牙还牙:“顶好敌人以机关枪打来,我们也以机关枪打去。我们的自由,解放,正义,在与敌人斗争里。”如果对敌人“还讲什么和平,守什么秩序”,那只能“永远地做奴隶!”《耶稣颂》揭露宗教的虚伪:“反抗是罪恶”、“穷富由天定”“忍耐是良方”的教旨,全在掩盖阶级压迫的实质。《怀都娘》、《单恋之烦恼》、《给——》等吟咏爱情,不乏真挚的情意。钱杏邨曾在《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一书中说,诗集《哀中国》“表现了有希望的青年对于萎靡不振,军阀专横的故国的哀愁和社会的诅咒”,“宝藏着伟大的光明的希望的前途!”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8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