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电影《清宫秘史》的批判 |
释义 | 对电影《清宫秘史》的批判 当代文艺运动。电影《清宫秘史》,姚克编剧,朱石麟导演,香港永华影业公司摄制。1948年12月在香港首映,1950年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影片比较真实地描写了清末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变法维新运动遭到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派血腥镇压的历史悲剧。刘少奇看后,肯定它“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影片”。1950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亚群的文章《对<清宫秘史>的看法》,肯定光绪“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皇帝”,在历史发展的意义上说,“有他一定限度的进步性”。1954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提出:“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文化大革命”之初,1967年第5期《红旗》杂志和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诬陷影片“大肆宣扬崇帝、恐帝思想,极力散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公开贩卖卖国主义理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翻人民的江山,破坏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使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在资产阶级手里。”不少报刊纷纷转载戚文,由此开始了以戚文为基调,在全国范围内对影片《清宫秘史》的批判。1979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杨东梁、王俊义的文章《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80年5月5日《文汇报》发表了钱腾蛟等的《<清宫秘史>及其作者姚克》,1982年2月《红旗》杂志发表了吴智棠的《刘少奇同志是怎样评论<清宫秘史>的?》,推倒了对影片及其作者和刘少奇的诬陷之词,重新评价了影片,澄清了历史真相,恢复了事情本来的面目。 陈全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2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