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琵琶行
释义
琵琶行

唐代七言歌行。亦作《琵琶引》。白居易作。编入《白居易集》“感伤”诗类。诗前有序,说明了写诗的缘由:元和十一年(816),诗人秋夜于湓浦口送客,遇到一位善弹琵琶的女子,其人原为长安倡女,年长色衰后,委身为商人之妇,漂沦转徙于此。诗人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宋人洪迈对诗人所叙本事表示怀疑,提出“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的说法(见《容斋三笔》卷6及《容斋五笔》卷7)。《唐宋诗醇》卷22也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所以,琵琶女可能出于诗人的虚构。诗的主旨在于借琵琶女悲惨身世的自述和天涯沦落的哀叹,抒发自己被贬失意的悲愤心情。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来揭示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将自身与琵琶女的感情相沟通,达到“能所双亡,主宾俱化”的境界(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诗中用比喻、渲染等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成为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因其与《长恨歌》同为长篇叙事诗,艺术上俱臻妙境,因而历来被相提并论,视若姊妹篇。唐宣宗在吊白居易的诗中曾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足见这首诗在当时流传之广,影响之巨。如今江西九江市有古琵琶亭,为后世的纪念性建筑。

薛天纬,任一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59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