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彭荆风
释义
彭荆风1929—

当代作家。江西省萍乡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入西南边疆剿匪,搞民族工作,并开始业余创作。1955年和1956年分别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和《卡佤部落的火把》,其中《芦笙吹响的时候》影响较大,获西南军区优秀文学创作2等奖。1956年与林予等合作电影剧本《边寨烽火》和《芦笙恋歌》(据《芦笙吹响的时候》改编)。同年调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7年错划为“右派”。1962年春深入滇南藤条江左岸苦聪、傣族地区,开始构思创作反映苦聪人走出原始森林的长篇《鹿衔草》。“文化大革命”中,因此书被投入囚牢达7年之久。1977年11月发表《驿路梨花》,重返文坛。1979年“右派”平反,创作力得以彻底解放,近年来连续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绿色的网》、《巫山一段云》、《红指甲》;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秋雨》、《云里雾里》;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儿童文学《蛮帅部落的后代》和散文集《泸沽湖水色》等。其中《蛮帅部落的后代》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奖,《云里雾里》获《昆仑》优秀文学奖,《今夜月色好》获中国作家协会第8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报告文学《复盖再复盖》获全军优秀文学奖。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现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4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