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咀华二集 |
释义 | 咀华二集 现代文学评论集。刘西渭(李健吾)著。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初版,1947年再版。本书收评论8篇,涉及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小说评论包括《里门拾记》(芦焚)、《八月的乡村》(萧军)、《叶紫的小说》、《脱缰的马》(穗青)、《遥远的爱》(郁茹)、《饥饿的郭素娥》(路翎)。剧评包括《上海屋檐下》(夏衍)、《清明前后》(茅盾);诗歌、散文评论有《朱大枏的诗》、《陆蠡的散文》。《咀华二集》与《咀华集》一样,比较重视从审美角度评论作家作品。李健吾认为,批评家“属于社会,然而独立”,“他知道个性是文学的独特所在,他尊重个性”(《咀华二集·跋》)。文章在对比中寻出了茅盾与夏衍的个性特征:二人同样追求真理,但气质迥异。“茅盾先生身体坏,容易受刺激,看着地,头上也许有天,只说着地。夏衍先生看见地,也看见地上映出来的光和影,看见光,所以他比茅盾先生愉快。质朴是他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的美德。茅盾先生缺少这种明净的美德,曹禺先生也缺少,但是这不是病,这是特征。摇撼心灵的深宏,永远不是明净。”(《清明前后》) 蔡清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8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