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是修 |
释义 | 周是修1354—1402 明代诗文作家。名德,以字行。泰和(今属江西)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在京师,参与翰林纂修,好荐士和陈说国家大计。朱棣兵陷京城,他留书别友人,入应天府学,自缢于尊经阁。著有《刍荛集》、《进思集》。其诗作,古调逸情,寄托遥深。如《静夜思》:“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寄赠巫阳隐者歌》:“野亭夕,秋风多,亭西隐者今如何,欲知别后相思意,不尽东流江上波。”《牧童谣》:“却思昨日西边好,旷坂平原尽丰草。短蓑一卧午风轻,长笛三吹夕阳草。”都有所寄托。这是他诗作的特点和长处。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7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