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翥 |
释义 | 张翥1287—1368 元代学者、诗人。字仲举,号蜕庵。晋宁(山西临汾)人,寓居钱塘(浙江杭州)。因父亲在南方为吏,早年他也随父游宦江南。少时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后翻然改悔,闭门读书。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李存之学传于理学家陆九渊,因之张翥对道德性命之说多有所研究。又从仇远学诗,尽得其奥。于是以诗文知名于时。游扬州,学者及门甚众。后至元末年,张翥被荐于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员。修辽、金、宋诸史,以翰林编修与其事。史成,历翰林应奉、修撰、直学士、侍讲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封潞国公。死于至元二十八年(1368)三月,几个月后,明朝大将徐达就攻占了元京师大都。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其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为人超脱诙谐,善谈笑。平生所作诗文甚多,由于死后数月元朝就退往漠北,在易代的动乱中文稿大多没有流传下来。现仅存《蜕庵集》5卷,是方外之友大杼录存下来的。在《元音》、《草堂雅集》诸书中还可以辑出集外佚诗。《元诗选》初集选入张翥诗259首。清代诗评家王士禛在其《居易录》中,对张翥作过较高的评价,认为是元末大家,古今各体诗皆有法度。张翥还曾把元末为元朝捐躯的人物事迹汇编成一书,名为《忠义录》,今未见。清人朱祖谋编《彊村丛书》,曾将张翥词汇辑为《蜕岩词》2卷。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2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