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泡沫1
释义
泡沫1

现代短篇小说集。茅盾著。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2月初版。收1933年至1936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夏夜一点钟》(初载1935年7月15日《新小说》第2卷第1号)、《第一个半天的工作》(初载1935年7月16日《妇女生活》第1卷第1期)、《赵先生想不通》(初载1934年12月1日《文学》第3卷第6号)、《微波》(初载1934年12月10日《好文章》第1卷第3期)、《有志者》(初载1935年6月1日《中学生》第56期)、《尚未成功》(初载1935年7月15日《申报月刊》第4卷第7期)、《无题》(初载1935年10月1日《文学》第5卷第5号)、《当铺前》(初载1933年7月1日《现代》第3卷第3期)、《赛会》(初载1934年2月1日《文学》月刊第2卷第2号)、《牯岭之秋》(初载1933年9月1日至12月1日《文学》第1卷第3至6号)等10篇。这些短篇题材多样,内容积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到抗战前夕的社会现关和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其中一些作品着重描绘了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城乡劳动者的困苦。《当铺前》通过王阿大一家人的悲惨生活和他在当铺前的一幕,展示了一般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下悲惨的遭遇。《第一个半天的工作》描写女职员黄女士为了保住职位,被迫卖俏调情以逢迎上司的辛酸生涯。《夏夜一点钟》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上司玩弄以后又抛弃的女子。小说着重刻画她愤愤不平和自我解嘲的心理。还有些作品揭露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农村封建经济的解体,城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崩溃。《微波》描写了李先生在农村经济破产的威胁下逃到城市,又受到城市经济危机的袭击,最后成为乡村呆不住,城市进不了的地主。《赵先生想不通》中的赵先生,虽然是交易所内的一条“好汉”,但在外国资本的压迫下,他争斗的结果是成为有“五千七百元负数”的失败者,竟至于借寡妇儿媳的嫁妆钱来补自己的债务。这些作品含意深长,从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显示了时代风貌。

申殿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4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