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杨循吉
释义
杨循吉1458—1546

明代诗文作家,散曲作家。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成化二十二年,他与赵宽、陈章等人联句,并作《七人联句诗记》。弘治四年(1491),因病乞归。弘治十年,钱同爱以所得善本《文选》示同里友人,并与祝允明各作题记。正德元年(1506),苏州设局,修弘治一朝史实,他总局事,撮记大略,成《苏州府纂修识略》6卷。正德三年(1508),他被邀到庐州纂志,议不合,走还,同年以所得资料别纂《庐阳客记》1卷。正德十五年,他在金陵得董解元《西厢记》,校订一过。嘉靖八年(1529),他纂修的《吴邑志》16卷刊行。卒年89岁。其著作繁富,除上面提及的外,还有散曲集《南峰乐府》,诗文集《松筹堂集》12卷,《攒眉集》1卷,笔记《苏谈》、《吴中往哲记》等,史学著作《辽小史》、《金小史》,还辑有《大明文宝》80卷,《奚囊手镜》20卷。

他创作的散文较有特色,黄宗羲认为“其文疏爽,简洁,去陈腐之言,是一能手”。他的散文富有生活气息,《濬白茅河记》记述当时民工挖河的实况,《七人联句诗记》生动地描述了饮酒赋诗的乐趣,并勾勒了其友情况,颇为传神。他的散文也较有感情,《答东郭生书》说明百无一用是书生,表现了感愤与凄凉交织的复杂心态,是有深切体验才能写出的文辞;《痴翁别传》描写史忠,包含着作者对其较为强烈的赞赏之情。笔记《苏谈》记述苏州一带的故事、笑话、风俗,《吴中往哲记》记述吴中勋德、刚介、高逸、著作、风雅、豪爽、冠衲等7类先哲,文笔都简爽隽永,不乏较好的小品文字。

他才思富健,诗歌创作善于铺排,如《石假山》中有这样的描写:“何哉奇复奇,聚此照眼碧。玲珑千百窍,突兀八九尺。中居独尊严,傍拥互扶掖。猊雄怒张吻,马瘦高见瘠。枯藤络岩生,老桧钻崖坼。网湖水献宝,斧山云失宅。。”描写较为具体,但缺少重点,描写的对象反而给人印象不深。这也正体现其诗的不足之处:缺少精巧的构思,也缺少对意境的熔裁。

他也善作散曲。其作品主要表现其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如〔水仙子〕:“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栢木榻,挂一幅单条画,借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但在艺术上没什么特色。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0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