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一百零三天
释义
一百零三天

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周熙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小说以50章的篇幅,在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上,描写了“戊戌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1895年,中国在对日战争中失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国人强烈愤怒。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朝廷废约拒和并变法图强。此后,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也分别在上海、湖南等地大肆宣传维新。迫于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压力和朝廷内部帝、后争权的需要,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等的主张,于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颁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几十条具体实施新政的诏令,并在革除一批阻挠新法实行的守旧派官员职务的同时,特别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4人为军机章京,专理新政事宜。光绪的维新之举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接受荣禄的建议,对光绪实行新政采取欲擒先纵的策略,口头上一再表示不干涉光绪的行动,实际则通过在光绪身边安插耳目监视其举动、把二品以上官员的实际任用权收归己手和强迫光绪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掌军权等一系列措施,加紧对光绪的钳制,伺机扼杀新政。光绪预感“位几不保”,焦急异常,于是密诏康有为、杨锐、谭嗣同等“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康有为往英、日使馆寻求支持未果。谭嗣同亲去策动新被光绪任命为兵部侍郎的袁世凯诛杀荣禄,率兵勤王并除去慈禧。袁世凯答允其事并领受光绪诛杀荣禄的密谕后,却立即告密于荣禄。荣禄连夜自津返京赶往颐和园将此事告知慈禧。慈禧闻知后即于翌日(时当9月21日)凌晨从颐和园火速返回皇宫,发动政变,重新“垂帘听政”。“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至此以失败告终:光绪被囚于瀛台,其所颁新法相继被废除和取消;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得英、日帮助而逃脱捕杀;谭嗣同谢绝梁启超、大刀王五等人出走避险的劝告,执意留京赴死警示国人,于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康有为之弟)、杨秀深等5人亦与谭同时被害。小说情节紧凑,人物性格刻划亦颇细致;慈禧的刁横无常、荣禄的阴险狡诈、光绪的怯弱犹疑、谭嗣同的忠勇刚烈,在作品中都有较生动的描写。

任成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