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曲波
释义
曲波1923—

当代作家。山东省黄县人。出身于贫农之家。1939年参加八路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战胶东,任连队文化教员,连、营军政领导。1943年4月入胶东抗大学习,创作了以抗日战争生活为题材的剧本《麦收之后》和《排难除害》。1945年赴东北参加剿匪,任大队长、团军政领导。多次率领小分队入深山密林与敌周旋。1947年随军南下。在辽沈战役中身负重伤。1949年夏调海军学校做领导工作。1950年转业到工业部门。先后任机车车辆厂副厂长、党委书记,第二重型机器厂副厂长,设计院副院长,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艰苦的文学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于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小说以北满林海雪原中的剿匪斗争为素材,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和座山雕等土匪形象,情节跌宕多姿,引人入胜,极富传奇色彩。先后在国内印刷313万余册,被改编为话剧、京剧、曲艺、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译成英、俄、日、越、蒙、阿拉伯、瑞典、朝鲜等多种文字。曲波在“文革”中因反对江青惨遭迫害。他在逆境中坚持写作,除写一些回忆文章和短篇小说外,有3部长篇小说相继问世,即反映抗日战争的艰苦曲折过程的《山呼海啸》(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描绘解放军医务人员的斗争生活的《戎萼碑》(山东人民出版社1977年),该书出版后被译为朝鲜文;以抗战初期胶东半岛为背景,塑造了草莽英雄桥隆飚的鲜明形象,描写他从农民义军首领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转化过程的《桥隆飚》(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该书出版前在《山东文艺》上全文连载,并在《解放军文艺》选载部分章节。此外,尚有短篇小说《热处理》(载《人民文学》1958年第5期)、《争吵》(载《处女地》1958年第5期)等。1979,他参加了第4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协第3届理事会理事。

川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9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