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云璈 |
释义 | 张云璈1722—1804 清代诗文作家。字仲雅,钱塘(浙江杭州)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历任安福、湘潭等县知县,做官有良好政绩,受到百姓爱戴,人呼“张佛子”“张青天”。后因病辞官。归里后以诗文自娱。张云璈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张映辰曾官兵部侍郎,其舅为大学士梁诗正,而外舅为大学士嵇璜,因此张云璈得交当世名流。再加上他好学博览,所以闻见博洽,淹贯群书,于《文选》尤为精熟。又有诗才,平生最仰慕袁枚(简斋)、赵翼(云松),曾将其堂取名为“简松草堂”。其诗即受此二人影响,“思精而笔锐”(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94引赵翼语)然而又能注意不龚袁、赵二人之流弊,“敛才就范,出以修洁。”(同上)故其诗往往做到用笔简雅,有法度。例如五律《河间》、七律《黄鹤楼》、古体诗《相府蒲桃歌》、《顾晴沙先生诗冢歌》、《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等就都表现出这种特点。其文章亦典雅有则,如《伏生口授尚书辨》、《支子不祭解》等。著有《简松草堂诗集》22卷、《三影阁筝语》4卷、《简松草堂文集》12卷、《蜡味小稿》5卷、《金牛湖渔唱》1卷、《知还草》5卷。学术方面著有《选学胶言》20卷。补遗1卷、《四寸学》6卷。 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3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