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野草》题辞
释义
《野草》题辞

现代散文诗。鲁迅作。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2日《语丝》周刊第138期,初收入1927年7月北京北新书局版《野草》。鲁迅曾说,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了(章衣萍:《古庙杂谈》)。这篇题辞写于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四·一五”大屠杀之后十多天,是鲁迅在对反革命大屠杀极端愤怒和对光明未来热烈向往的心情下写的。这篇散文诗充满了战斗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抗议,展示了鲁迅火一般激越的情怀及其悲壮深沉的人生哲学。鲁迅面对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惨遭杀戮,有满腔悲愤要喷发,但是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他感到“无从写,不能写”和“不能直说”的痛苦。鲁迅回顾“过去的生命”,“知道它曾经存活”,“还非空虚”。《野草》就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培育出来的作品,虽然“根本不深,花叶不美”,但它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吸取着时代的养料,显示出生存的顽强性。虽然“野草”终将遭践踏、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他“坦然,欣然”“大笑”“歌唱”,对《野草》的价值和战斗作用引以为自豪。作者强烈诅咒“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腐败黑暗的社会,热情讴歌革命的“地火”,坚信“熔岩一旦喷出”,必将毁灭象征黑暗社会的“地面”。最后,作者满腔热忱地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表现了作者与旧我、旧社会、旧事物彻底决裂的态度,和对新我、新社会、新事物热烈追求的精神,标志着鲁迅开始走上新的战斗历程。

整篇题辞寓情于物,托物言志,以象征的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把人生哲理和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散文诗的语言精炼而形象,感情炽烈而深沉,全诗情文并茂,意蕴无穷。

姚春树,袁勇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37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