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瑞罢官》批判
释义
《海瑞罢官》批判

当代文艺运动。《海瑞罢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人的要求而创作的9场新编历史剧。1960年底完成剧本,在《北京文艺》1961年第1期上发表,同年1月在北京首次公演。1961年1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海瑞罢官》是以明代著名清官海瑞(1575—1587)于隆庆年间任应天巡抚时除霸退田的一段史实为题材而创编的。剧中描写了海瑞同以退休宰相徐阶为代表的乡官权宦进行斗争,为松江农民洪阿兰家平反冤狱,因而被诬陷罢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海瑞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高贵品质和不畏强权、除暴安良的斗争精神。原剧名《海瑞》,因为这个剧本写的只是海瑞生平的一部分,根据许多朋友的提议,同时为了区别于其他的海瑞戏,作者在发表时改名为《海瑞罢官》。该戏上演后曾受到观众的欢迎与文艺界的好评。经江青、张春桥的阴谋策划,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诬陷《海瑞罢官》以历史影射现实,“是一株毒草”。姚文元的文章把剧本中描写的明朝海瑞实施的“退田”和“平冤狱”,同1961年所谓的“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说什么这就是“要拆掉人民公社的台,恢复地主富农的统治”,是“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说什么《海瑞罢官》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的反映。对于姚文元的这篇文章,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中存在着不同意见,毛泽东出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需要,采取肯定、支持的态度。他在1965年12月21日的一次讲话中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庆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转引自《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这就使《海瑞罢官》以及对待《海瑞罢官》的态度问题变成了尖锐的政治问题。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在江青、张春桥的胁迫下,全国各地报刊都相继转发了这篇文章。迟疑不决或拒不转载者,都被当作对抗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论处。按照姚文元文章的调子对《海瑞罢官》及其作者吴晗、“海瑞”扮演者马连良等进行政治围攻的烈焰,立刻燃遍各地,其目的就在于为“文化大革命”制造舆论。吴晗于1969年含冤而殁。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北京市委于1979年2月22日正式作出决定,推翻强加于《海瑞罢官》及其作者吴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为吴晗恢复名誉。《海瑞罢官》再次由北京京剧院搬上舞台,重新与广大观众见面。

冯贵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0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6:48